欢迎访问医疗资讯网!
手机版

新冠肺炎疫情引“云”看病潮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时间:2020-03-04   来源: 浏览: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但“危”中有“机”,正是危机的两面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数字医疗、数字娱乐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正在重构传统产业生态。本报今日起推出《战“疫”AB面·触摸新动能》专栏,走进企业触摸产业发展新风向,用新视角打开疫情下四川经济新面貌。

2月28日晚8点,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下称“成研院”)北京分院副总经理靳泽宇还在和同事商量,如何提高平台传输速率。

“要知道,一次会诊产生的影像数据量可能达到GB级别,要提高会诊效率,平台网络传输速度必须要有保障,系统架构要做优化,运维小组要随时盯住使用量。”靳泽宇说。

一周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承担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任务。

而具体承担该任务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由成研院研发建设。

  • A面·故事

远程平台构建医疗新模式

已有上千家医院入驻

“2018年,我们就开始建设这个平台了。”靳泽宇说。

同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明确表示支持。

目前,已有上千家医院入驻该平台。平台基于电信级固移融合的基础通信网络,和覆盖全国的运营商级视讯网络,提供集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影像、双向转诊、远程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偏远地区居民难以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平台让医学专家能够帮助基层医生完成疑难杂症的诊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准确率和可靠度。”成研院北京分院产品总监马岩说。

不过,远程医疗并不是把当地医院病人信息同步给中心医院专家帮忙指导就行了。

“以远程超声诊断为例,没有足够的网络保障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马岩介绍,操作时需要实时、同步、精准传输至少两路音视频信号,包括动态影像数据,哪怕只损失一帧画面,都可能造成专家误诊。

“有时候,单一患者超声检查的数据量会达到GB级别,并且传输过程中对图像连续性和时延的控制,都要求极高,这对数据采集设备和网络传输能力都提出了挑战。”

靳泽宇的研发团队,这一年多来一直在完善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

“其间各类实验尝试了上百次,最后通过千兆级带宽容量,固定信号和移动信号融合等手段,保证了国家远程医疗平台的最终落地。”靳泽宇说。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的多学科会诊、移动式会诊、远程视频查房等功能,都通过该平台实现。

“云”看病,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超200亿市场规模令人期待

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可能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人数增长,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大;而另一方面,医疗终端技术提升,物联网业务不断发展,让市场规模持续壮大——有分析报告指出,我国远程医疗行业在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30亿元。“需求越来越多,场景越来越复杂,时空限制都需要突破,因此需要更好的网络架构和资源来保障。”马岩说。

马岩认为,远程医疗类服务不仅是急重症会诊的应急措施,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临危受命外,更多的是服务模式改变,通过数据共享和音视频沟通,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高效组织模式,让患者得到更优服务,也有教学属性,带动基层医疗发展,这是一种常态化的业务。

“还能改善基层医院设备使用率低的问题。”靳泽宇补充,前一个周期,全国投入大量资金升级基层医院设备,但大型三甲医院产生的虹吸效应,让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不足四成。而远程医疗的普及,能发挥这些闲置设备作用,为全国医疗水平提升提供更多资源支撑。

下一步,随着5G技术普及,更多应用场景也将纳入远程医疗范围,甚至包括远程手术。

“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将进一步助力远程医疗发展。当然,这之前要完成的,是5G网络的完善和相关标准的落地,以保障应用场景的安全可靠。”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制定了11项远程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价格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医院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日均使用量在数十例。“使用量还不算太高,主要是医保报销细则等因素有些制约。相信随着各类条件完善后,平台能发挥更大能量。”靳泽宇说。

  • B面·对话

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北京分院产品总监马岩——

互联网医院建设 要解决三个问题

记者:以目前水平看,同样功能,远程和现场执行,还有多少区别?哪些环节远程可完全替代?

马岩:远程医疗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并不是替代现有医疗服务。以远程会诊为例,医生通过远程协同平台将患者的病例、心电、影像、检验等数据与参与会诊的单位和专家共享。上下级医生可通过音视频方式交流,这种组织模式优化了原有的电话会诊模式。

记者:5G普及后,远程医疗协同平台还能运用到哪些领域?

马岩:相比4G,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征,即便是在高铁环境下也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5G可以与VR/AR/MR等技术结合,开展沉浸式交互式远程医疗教学,实现家属对ICU内患者的远程探视。5G移动化的网络覆盖能力,可支持对行进救援车、飞行救援直升机的网络覆盖,助力应急救援。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能够支持远程超声、远程手术等远程操控类医疗业务开展。依托5G网络的高效计算能力,还可优化AI辅诊,提高计算效率和响应能力。

记者:互联网医疗目前还面临哪些瓶颈?

马岩:这次疫情加速了平台建设进程,但目前互联网医院建设有三个主要问题要解决:一是实体医院建设主动性和患者使用意愿不高。大医院不缺少线下患者,医生和患者对线上医疗服务的隔空性心存疑虑,都会造成热建冷用;二是在线诊疗服务对医生的诊疗行为提出更高要求,相关质控、管理、流程等制度和措施需要同步建设,才能安全可控,弱化风险;三是对信息标准、开放共享、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国家虽已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使用医保支付,但各省市尚未出台实施细则,这都需要完善对接实施细则。

×
妇幼保健
健康养生
两性健康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