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岁的律师小赵不久前查出患有高血压,“不头晕,也不头痛,要不是体检,还真发现不了。”针对我国近90万35岁-49岁中青年人开展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有23.5万中青年人患有高血压,整体的患病率达到26.2%。

“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以及长期的精神紧张均易导致高血压。”专家提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是中青年人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马学竹介绍,中青年高血压多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加班熬夜,抽烟喝酒,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缺乏运动,体重增加,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低龄化的重要原因。”马学竹指出,遗传基因也是高血压发病低龄化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父母双方均为正常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3%;父母均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概率可上升到45%。”
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发生率高,超过七成合并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近半数存在代谢综合征。“尽管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短期(5-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不高,但长期(>10年)及终生风险并不低。”马学竹补充道。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及早防治并发症
加强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系统管理,有助于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孔兆佳表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血压仅轻度升高(1级),可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几周后如血压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如血压≥160/100mmHg(2级或3级)、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则应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根据病情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重要作用。”孔兆佳指出,一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担心降压药物带来副作用,常自行减药、停药,从而导致血压控制率低下。事实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更能及早防治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生活干预小贴士】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是高血压最有效的防治方法。首先要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正确控制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戒烟戒酒;其次,加强体育锻炼,逐渐减轻体重,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5-7次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此外,调节好身心状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乳腺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白带发黄是宫颈癌的警示吗?
超高龄生育,这几件事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发烧、恶心、呕吐!竟然是心理出了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
健康早知道:你的子宫还“年轻”吗?
打了胰岛素,血糖为什么没有降?
多囊卵巢,如何才能尽快怀孕?
女性更年期如何保持健康与美丽?
坚持早睡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抑郁的人,这4类食物尽量少碰,或助改善情绪
多吃3样粗粮,健脾胃,营养滋补暖身
南京一男子每天1包烟4年2次心梗
小小“杨桃”是个宝,养颜美容抗疲劳
多吃三种美食,润肠排毒,美容养颜,滋养子宫
天天吃二甲双胍,为何血糖不降反升?